查看原文
其他

课程思政之校级示范课程|《城市经济学》:课程建设“三融合”,培养中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优秀人才

本科人才培养 中国人民大学教务处 2023-01-05

编者按

为增强课程思政育人合力,加强课程思政经验共享,我们将持续推出课程思政之优秀课程案例、聚焦建设动态、特色项目展示等模块。


自2021年10月,教务处公众号已陆续对教育部首批国家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在新华网“新华思政”版块展播的优秀课程以及北京市课程思政示范课程进行推送宣传。近期,课程思政之优秀课程案例版块将陆续为大家展示中国人民大学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的风采。本期推出的课程为公共管理学院叶裕民教授及其团队讲授的《城市经济学》。


《城市经济学》是公共管理学院城市管理学专业的本科大三学生的必修课程,3学分。课程教学团队主讲教师为叶裕民教授,成员包括秦波教授、于洋副教授、施昱年副教授和仲浩天讲师。


课程挖掘的思政资源分析



该课程长期坚持将习近平治国理政的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贯穿到全课程,秉承中国人民大学“实事求是”的精神,以学生为中心,致力于把学生培养成为热爱党、热爱祖国、德才兼备、理论功底扎实、实践能力强、对我国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具有高度责任心、自觉性和自信心的复合型高质量城市管理人才。


课程融入思政理念的内容与目标

1

从城市经济学视角探讨建设什么样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将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融入到城市发展规律的解析之中;

2

掌握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经济学理论与方法,会运用这些理论与方法去认识城市和解释城市;

3

感知实践。课堂安排了充分的思政实践教学,通过实地考察、交流和访谈,感知我国城市建设的伟大成就,感受新时代人民美好生活对城市发展的期待;

4

服务首都“四个中心”建设需要,开辟“首都人力资本积累和科技创新”相关专题实践教学,带领学生深入实践考察研究“如何建设好首都”等重大学术问题。


课程思政“N种打开方式”



01

课程建设“三个融合”

课程坚持探索创新思政建设与专业知识相融合,案例式教学与调研实践式教学融合,实践教学与理论教学相融合,带领学生走出校门阅读城市,感受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激发学生对党和祖国的忠诚热爱,坚定为社会主义事业奋斗的决心。

叶裕民教授授课

研讨课学生发言


02

完善符合中国特色的

城市经济学理论分析框架

该课程与西方的《城市经济学》教材体系比,增加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市民化、城乡融合、新二元结构等的内容;与国内其他《城市经济学》教材相比,减少了晦涩的高难数学推理,增加了用理论分析中国实践的系统性案例。


03

把中国城市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现实问题

带进课堂,激发学生开展科学研究的积极

性和自觉性

带领学生走进社会主义建设大课堂。通过师生共同对中国城市发展的重大成就和未来发展进行实地考察,包括企业技术进步与就业、城市教育、城中村更新、流动人口、住房等,把《城市经济学》小课堂同社会大课堂结合起来。学生通过学习,大幅度提高对社会主义特色城市经济发展的理解能力,并初步具备直面真实世界重大战略问题开展学术研究的能力。

叶裕民教授带领学生考察北京副中心规划建设

教学团队带领学生考察北京奔驰工业4.0生产方式


04

多种教学手段建设思政课堂

《城市经济学》课堂的思政建设具有三个特点和亮点:(1)“以学生为本”,不让一个学生掉队,让优秀的更加优秀。(2)研讨式教学,运用真实世界的案例,充分展示中国城市建设与发展的伟大成就,引导学生读懂中国国情,学生兴趣浓厚;(3)带领学生思考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经济学理论,比如针对刘易斯二元结构理论的不足,引导学生学习和讨论具有中国特色的新二元结构理论,思考中国城乡融合发展之路。


《城市经济学》课程教学团队始终秉持“三全育人”基本理念,以学生为本,坚持课程思政理念,秉持城市经济学理论源于实践、指导实践、服务实践的基本要求,持续探索具有中国特色的城市经济学理论体系和知识体系,为推进中国城市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培养优秀人才。










文案 | 教务处本培办

编辑 |橘生淮南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